急救热线:0377-63200120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院内文化

院内文化

柴群立访谈
时间:2015-12-29   作者:   来源: 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

  内容梗概:柴群立,1933年出生,祖籍河南内乡。原中心医院肿瘤内科主任,主任医师。于1959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医疗系,1960年结业于该校药理高师班。1963年加入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,70年开始研究肿瘤内科临床工作至今。是国内首批开始肿瘤医疗工作的医学专家,也是南阳首位进行肿瘤临床治疗的专家,是南阳肿瘤防治研究工作当之无愧的奠基者。

         cql153550.jpg

 

        见到柴群立老人,感觉他面色红润,鹤发童颜。作为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乃至南阳地区首位和癌症作斗争的先驱,他看起来非常和善。“我是咱们内乡人,59年大学毕业于武汉医学院的医疗系。当时叫做中南同济医学院,是上海同济、武汉同济和汉口协和医院共同办立的。我们那个年代啊,58年大跃进,想学习有好多外界的干扰,很困难。”柴老点了一支烟,徐徐道来。
从外科起步,开始行医生涯
         “我喜欢钻研外语,过去好多教授都是留洋回来的,德国的、法国的、日本的、美国的。西医开处方,好多都是拉丁文。上中学的时候学的英语,上大学的时候学的俄语,后来我又自学了日语。所以外语的杂志我能看懂,很多专业性的杂志都是外语的,我看了很多,也学到了很多先进的专业知识。”
“本来,学医的大学都是5年,快毕业的时候,我被抽调留校当助教,所以又多学了一年病理,等于我上了6年。在学校干了几年助教后,63年我回到了南阳,到地区人民医院工作,在外科临床。”
“过去,上海六院有一个专家,成功进行了断肢再造,这在国内属于非常领先的技术,一下子轰动了。所以当时的外科是各个医院争相发展的重要目标,我病理学基础好,又懂点外语,常常看些国外的医疗杂志(我让图书馆订了很多),所以领导希望我能在外科上有些帮助。”柴老说道:“其实外科并不是我最理想的专业,我更喜欢内科,不过当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,干什么都是干工作,干什么都得好好干,虽然让我干外科,不是我最喜欢的内科,但是我依然劲头十足,把工作当做生活的重心,努力研究专业发展。”
         1969年的时候,我在医院的外科已经干了有几年。这个时候,周总理有一个重要指示。他说:肿瘤病现在已经是一个常见病,危害劳动人民的健康生活,我们应该战胜它。”柴老顿了一下,接着说:“过去,癌症就像是一张死亡判决书,谁确诊了癌症,谁就基本上半只脚进了鬼门关。最关键的是,我们国家的技术落后,面对国内得了癌症的患者,基本上没什么对策。”
“随后医院决定,由我牵头成立肿瘤科,首先开了门诊,我和两个护士,我们肿瘤科就成立了。70年,我们肿瘤科正式开张”柴老说:“肿瘤总共分为180种,人体除了头发指甲都有可能得,不过他分恶性的和良性的,所谓的癌,就是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,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。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,统称为肉瘤。此外还有少数的,就不细说了。”
路漫漫其修远兮,我当愚公来求索
         说起癌症,柴老滔滔不绝,毕竟作为南阳研究和治疗癌症的先驱,他是最有资历的。然而作为一个肿瘤专家,他却经历了太多痛苦。
“在当年那种局面下,让谁去治癌症,简直就是坑他,没有人愿意去(做这个工作),因为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。那时候我年轻,觉得只要我埋头下功夫,肯定能攻克这个难关。当时医疗界对中医的推崇,也让我觉得中药会在治疗癌症方面会有奇效。所以我一开始知道会很困难,但还是非常有信心的。
刚开始,我带着热情,刻苦钻研。可是临床的病例根本不给我留一丁点信心,这个难题太难了,哪怕到现在,也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能治愈。中医治疗癌症,全国都在研究,结果全国都失败了。但并不是一点成果也没有,中药在减少患者痛苦、缓解病灶症状上,有着奇效,但是不能治愈,只能缓解。
就这样,没多久我就感到非常挫败,感觉这个问题太难了,这块‘硬骨头’啃不了。”
         “后来。71年,卫生部主办了一个放射治疗学习班,我被派去医院学习,在和同仁们的交流中,才知道原来别的地方情况也好不到那里去,我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难过,算哭笑不得吧。这个时候,培训班的老师就鼓励我们,说这个问题是全世界的难题,不光是我们不好解决,就是外国人也没辙,可是我们这一代不去解决,难道放着不管等我们下一代再去解决么?就算我们解决不了,做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强吧?”
“老师一席话,瞬间点醒了我,也点醒了同时参加培训的很多同学,我看得出,很多同学的心情不一样了,从垂头丧气,变得又有干劲了。而放射治疗,也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方式,我也坚定了信念,就算我们这一代解决不了,还有下一代,再下一代,子子孙孙无穷匮也!总有一天,人类能攻克这个难题。”
         听他说到这里,我也非常感动,暗自里为他的精神叫好。
         “后来,中央好多领导人都死于癌症,这好像是这个病魔在故意向我们挑战一样,我们尊敬的周总理死于膀胱癌。我们是通过周总理的号召开始和癌症病魔作斗争的,周总理像一面旗帜一样,然而这面旗帜却被癌症无情的摧毁了。他的去世,不仅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打击,对全国爱戴他的人,都是一个巨大的噩耗。”柴老说:“医生的工作就是治病,说白了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健康问题。比如骨科,骨折了能接好;外科,做完手术能痊愈;产科,保证产妇和孩子平安;肿瘤科呢,治不好病,就好像面对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,始终无法解决。这对一个医生来说,是一种折磨,是一种长期的折磨。而整天面对身体机能被肿瘤侵蚀,日渐消瘦的病人,面对化疗后他们身心疲惫的眼神,那种对生命的依恋和对死亡的恐惧的心情。对于我来说,也是一份巨大的压力,我不停的告诫自己,要扛下去,要坚强。就是装,也要让人看到希望。”
乐观对待病魔,理性对待难题
         “虽然我们现在,面对肿瘤没有办法,但是并不是没有工作可以做。首先在预防上,健康的生活习惯能有效的减少癌症的发病率;科技也不断发展,我们医院最新引进的PET—CT等设备,能够有效的筛查,对肿瘤早期确诊有着切实的效果;此外,现在中医在癌症方面,也是有着不小的突破,它虽然不能除根治好,但是可以有效的缓解病痛,缓解化疗带来的副作用,让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量的保障。
患者活的有质量,活的有尊严,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。”
说起对医院的期望,柴老才从沉重的情绪中缓和一些。
“我认为,医院现在最该加强的,是科研和创新。”
柴老说道:“科研是医院技术水平发展的命脉,搞好科研,保证自己专业技术的先进性,才能让我们医院保持一流。要是自己不研究,不创新,等着别人突破了拿来学,就好比吃人家嚼过的馍。
我也盼着有生之年,能够有人攻克癌症的难题,我认为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,就是基因方面。当然,这个难题实在是太难了,但愿早点给它征服了,造福患者。

备案号:豫ICP备06001948号-1

版权所有: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 - 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

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181号

Copyright2004-2015 All rights reserved